会计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行业?且听财经梦ACCA小编娓娓道来:   

  1.职场是什么?

  我待过的企业比较多,有大型国企、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大型外企、未上市的私企、美国上市的私营企业,有点多,这不是什么好事,不过有点经验来谈谈这个话题。

  我们一谈入职场,好像很恐怖,因为职场风波恶,其实没有那么严重。我离开事务所进入企业一两年,常常跟事务所的朋友开玩笑,说:“我感觉我们呼吸的是真实社会的空气,我觉得你们在事务所里还是比较简单、单纯的环境。”这不是说职场多么险恶,只是说不同。有人喜欢单纯的环境,有人喜欢噪杂、接地气的环境。就像吃烤串,有人愿意坐在饭店里吃,有人愿意在街边闻着烧烤味吃。

  (1)会计师事务所不算职场吗?

  这里的第一个问题是,会计师事务所不算职场吗?其实也是,但是它比较特殊。它相对比较简单,从组织架构上来说,有很多合伙人,每个合伙人都有比较大的管理独立性。工作目标上,把目标输入就行了,大家一个一个项目去做。人员构成上,都是专业人士,大家使用的语言、思维模式是比较类似的。

  但是企业就不一样了。在企业里,不同部门的职能差异很大,人员受背景、工作背景差距很大,年龄差距也很大,而且每个人的目标都不一样。在企业里,我们打交道的人很不一样,你需要按照不同的规律去打交道。

  (2)办公室政治没那么可怕,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会计师事务所就没有办公室政治吗?我的看法是,把自己的能力练好、把事情做好,办公室政治的东西,可能让你这个星期、这个月吃亏,但只要你不是笨人,你把事情做好,办公室政治都会过去的。

  比如说,你有可能会被分配到一个非常难做的客户那里。有一个好处是,大家对你这个项目都没有什么期待,当你有可能把这样一个客户变成优质客户的话,反而给自己增加了机会。

  所以办公室政治没有那么可怕。

  (3)多点兴趣爱好

  我在学校的时候说过相声,愿意读各种书,也愿意自学,中学的时候编过很多计算机程序,爱看《科幻世界》。

  其实我性格比较内向,但我愿意讲相声。一到讲演的时候,就有一种像上台讲相声的感觉,观众越认可,我发挥得越起劲。这个对我写《让数字说话:审计,就这么简单》那本书,对我做讲演,包括跟客户聊八卦都有帮助。

  讲这些是想说,你的很多兴趣爱好,可能跟自己的职业生涯没什么直接关系,但其实没有人能计划好自己的人生,所以兴趣爱好多一点也没有坏处。几千年前,要求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些本领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一定有用吗?有的可能有用,有的不太有用,但不一定什么时候就有用了。这些不同的能力都会影响到你的人生路怎么走。

  (4)提高沟通能力

  审计本身确实很枯燥,我做审计的时候,喜欢跟客户聊各种八卦。你看到的很多企业信息都经过粉饰、非常漂亮。信息都是来自于老百姓,你要去跟一线的人聊,这些人最纯朴。

  我曾经去个企业做仓库盘点,发现他们的实际盘点数和账面数一点差没有,一模一样。于是就跟库管的人聊,说:

  “你们管理真好,一点差都没有,平时也能这样吗?”

  哥们儿回答了:“差不多”

  我一听这“差不多”,心理开始知道点东西了:“万一哪个不一样能是什么原因?你们盘点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盘点数字跟账面上一样吗?”

  “当然了,财务会把账面数字给我们发下来了,我就照着这个写就可以了。”

  这下明白了。

  这些闲聊可能会让你得到比正常做审计工作更多地信息。不是说审计步骤有任何缺陷,审计步骤是鼓励你去跟客户沟通的,只不过你自己要加强沟通能力。

  2.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的不同

  (1)项目制VS.岗位制

  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的主要不同在于,一个是项目制,一个是岗位制。

  会计师事务所是项目制,你经常转换。从对客户一无所知,到迅速地熟悉、迅速地做判断,做完这个项目,就扑到下一个项目。企业是岗位制,做税务会计就解决税务的问题,事情不管大小,都是你的职责范围。

  这个差别会造成思维方式和心态的不同,我刚到企业的时候就不太适应。在事务所工作的经验让我在进企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了解了企业的全局,包括部门、业务风险、预算、报表,什么情况都了解完了,然后就不知道该干嘛了,有点闲得慌。人家跑来问我一个问题,有个费用财务不让报销,一年前这种费用批准过,没有超预算,现在为什么不行?所以,岗位制既要了解宏观也要了解细节,这是作为审计刚刚入职场的时候最苦恼的事情。

  (2)背景驱动

  比如之前讲的艺术总监,他画画很好、很有艺术感,但是人家不懂加权平均,你也不能怪人家。

  比如,销售人员跟我一见面,不谈别的,先喝一杯,一边喝一边讲:“我们销售人员太辛苦了,出去你们财务要求一定要住连锁酒店,关键连大堂都没有,我怎么见客户……大家平常叫你孙总,你不愿意听,Sam哥,英文我也说不利索,以后我就叫你三哥了……”这种情况下,你跟他们讲公司预算是不管用的,你必须得用他们的语言,必须得跟他们拍着肩膀说行,“老高,下次你要是见客户,在经济连锁酒店没有大堂的话,你告诉我,我给你特批,一定让你住上合适的,不过你得事先跟我讲。”这种一边喝酒一边说的,不能太认真。人家真要来找你特批了,你只能说把他发的邮件转给出纳,按公司原则办理。

  你打交道同事的背景、驱动力不一样,所以应对方法也不一样。


  (3)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样

  以前在事务所审计,遇到问题,回来研究一下,自己研究得不放心,找有经验的合伙人讨论一下。大家很学术,气氛也很好。

  到企业做CFO,一开始也是这样子,出现问题,自己琢磨,还特认真。比如一个小问题,上市公司对外发新闻稿,哪个渠道比较好。那我调查一下有几个,而且纳斯达克和纽交所都提供类似免费的服务,到底哪个好?对比一下价格、服务质量,以及你设定什么样的指标,你的KPI是什么,谁能达到你的KPI……过两天又出现一个,再接着研究那个,好像好多领域全是专家,感觉非常好。

  有个朋友,也是CFO,遇到一个问题给我打电话,然后我给他讲了20分钟。讲完后他说:“太棒了,受益匪浅,你真棒,改天我请你吃饭。”过两天他又给我打电话:“我在跟谁谁吃饭,他们公司有个什么问题,你有没有什么经验……”然后我又给他讲个半小时。这时我正在单位加班研究问题呢,旁边放个三明治……后来我就反思,为什么他天天能够出去吃饭,我就这么苦,一天天就在办公室研究问题吃三明治。

  其实你会有一些朋友,他们在某个领域也是专家,你有这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去咨询他。比如我也遇到需要跟一个律师打交道,于是我就想起这个老说要请我吃饭的朋友了,他法律牛。这时候,你会发现原来在企业解决问题的方法真的是多种多样的。

  从那以后我就尽量减少自己做研究了,因为你自己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多跟别人聊天,看别人是怎么解决这些事情的。

  比如,我一周一定会找我们的CPO吃饭,没有什么目的,就是闲聊。这次跟他吃一次,明天跟一线的那两三个员工吃一次。你可能从不同的人那里了解到公司不同的情况。今天听说销售部去巴厘岛搞了次团建,那经费从哪里来的,我得记下来,回头调查一下;明天听说事业部在搞一个秘密项目,这个预算做没做、有没有签合同,如果没有签合同就上线项目,这还了得,回头研究一下……你不吃饭哪知道这些事情!天天坐在那里研究,指望着企业员工做什么事都先找CFO汇报?不可能。你必须首先把你的触角(信息线)伸出去,才能获得更多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