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霸放弃商科Master,在英国2年考出ACCA全科!

  14年8月初到伦敦,拿着一张master的offer.

  因当时室友说ACCA就业比Master容易,于是放弃了商科的Master, 直接考ACCA.

  在新学校注册了ACCA,又通知原来的学校说master不读了。

  去警察局改了学校,又寄封信到HO说明换专业的原因。

  考试顺序是

  14年12月 F1 F2 F3 F4

  15年 6月 F6 F7 F8

  15年12月 F5 F9 P2 P3

  16年 6月 P1 P6 P7

  所有科目一次通过。

  F1 F5 是完全自学, P1上课觉得无收获,只去听了2次。其他科都参加了full time培训。在国内没有正式学过会计,基本算是零基础。出国前,为了准备Master的,提前看了几本会计方面的书。因为我原计划是读完Master,再考ACCA的。

  闲话少叙,写考经:

  要整体计划几年内的考试进度

  我在考ACCA前就有计划,虽然当时还底气不足,甚至是“奢望”。起初的目标定在 “两年半”考完所有14门。当时不知道ACCA究竟有多难,只听说“很难”,或许计划不会实现,但我私下里无数次地祈祷过,我要两年半考完!

  第一次就考4门是个意外,我其实是要考3门。当时注册后,我申请了免试,以为F1会被免掉,在学校报了F2/3/4。谁知道,注册文件下来,一科都没免。此时已开课几周,不报F1就不能考F4。我想: F1不是第一门吗,肯定不难,四门一起考吧,不然白来上课了。

  结果,4门一起通过的结果让我直接修改了计划——2年,不过我不得不承认这是当时好胜心理造成的,差点被半年后的F7打压下去。简直是两个级别的考试!我当时想的太简单了,前3门都是八九十分的成绩,让我彻底低估了ACCA的考试难度,傻乎乎但又极其坚定地制定了“两年”这个目标,重排了后来几门的进度。

  一直以来,我把 “两年”这个目标藏在心里,从来没向人说过。因为刚到英国时跟人说“两年半”的时候被人“轻笑”了一下。就更不敢提“两年”的话茬。不过当时我知道“两年”并不空想,因为认识一位榜样,他花1年考8门,让我很受鼓舞。

  正因为有 “两年计划”才有了后面的科目顺序安排。才有了我后来冒着挂科的风险,硬着头皮考P3 P7,侥幸通过的故事。

  科目顺序安排,这篇写给正在计划选科的同学们。

  以下只是我自己的理解,是从我走过的种种弯路和了解了14门知识点后得出的总结。若一开始就全面了解了大纲,提前做好安排,起码能节省1/3的时间。

  ACCA新大纲的结构,

  F1-P3-P5

  F2-F5...P5

  F3-F7-P2...P7

  F8-P1-P7 P1知识点跟F8重复得较多,因此我把它排在这儿

  F4

  F6-P6

  F9-P4

  学科之间知识点往往有交叉,学一门的时候,往往要联系到其他几门辅助理解。上面简化后的线性相连的一般都是初级-高级的关系。所以在学高级前,一定要完成初级的学科。在安排时间时,尽量争取考初级、高级两门之间不要间隔太久,否则遗忘太多,大大增加后面考试复习量。

  其中最主要的是:

  应提前计划好option的选择

  想在UK事务所上班, P6、P7最有利, 想要学完就回国,P6 UK tax 就没用了

  以后想做audit partner 必考P7,否则拿签字权就麻烦得多。

  P5似乎比较适合企业,是option 4门里最简单的一门.

  P4可以考虑进入投资类行业。

  (这些我也是听别人说的)

  若计划考P4,F9应放前9门最后。

  如果有志考P6,应该把F6推后,考虑作为前9门的最后一门考。若有可能,把F6跟P6排在一年里考,这样就不必重新背税率。每年6月、12月考试税率是一样的,若是12月和第二年6月的考试,就是不同税率了。我Jun-08考F6, Jun09考P6,结果变的不仅仅是税率,还有CGT和relief, capital allowance等等,都有较大变化,差不多影响了1/3的章节,让人上火,再加上间隔较长,忘了一些计算细节,不得不借来教材重学F6。

  P3和P5,听说同时考比较好,因为没考P5,了解不多

  P7里会考到P2里学到的一些accounting standards,如果二者能连上考或者一起考也不错的。P7里对这些standards只需要简要描述就好了,不会要求得像p2那么严格。

  option以外,我觉得很关键的一点,每个人都要注意的,F7-P2,尽量连着考。P2有50%是在重复F7学的东西。

  比较有利的学科搭配,能提高学习效率

  F5+F9同时考,则F5所需时间就减少1/3。因为两本书ratio部分几乎是相同知识点,F9比F5介绍得更详细。这两门我一起学的,总共用了不到3周。

  F9+F7同时考,可以帮助F7第三题拿高分。第三题不是考ratio,就是cashflow。

  而F9整本书都在说cash(finance)的运用,和如何理解ratio,所有要点都可用于F7.。ratio,在F5/7/9中,反复出现了三次,相同的内容,F5学的最浅,F9学的最深。

  F5/F9 P3一起考,可以帮到P3考试,让人答题思路更广。

  F8和P1一起考,risk,internal audit内容是重叠的,侧重点不同。P1这门我几乎没有学,全靠之前各科的底子考过去,其中F8跟P1重叠最多。

  F5 和F2可以考虑一起考。F2学了简单的variance,F5在这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新变化。F2学到一些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F5里介绍一些更高明的方法。如果同时考,学习的时候先看F2,再看F5,因F2很简单,三四天就看完一遍教材,50%都是common sense,之后再开始F5。

  F4法律最好不要跟F8一起考。一个是死的,一个是活的,二者应试技巧冲突太大。

  无论怎么排顺序,都会有利有弊,鱼和熊掌实在不可兼得,并没有“最佳”的方案,仅有“相对不错”的搭配。不仅要看学科间的联系,还要关注整体考试进度。

  比如:

  一个计划的方案, 如果option想报P4 P6.

  F1 F2 F3 F4, F5 F7 F8, F6 F9 P2 P3, P1 P4 P6

  P2 P4 P6,都分别连上了F7,F9,F6.

  几乎所有科之间,都兼顾了进度,尽量减小初级知识与高级知识的学习间隔。

  但是

  其中F5不能跟F9一起考,是个遗憾。

  F7不能跟F9一起考,也是遗憾

  第三次考试任务量极重,是个大挑战。

  再加一句,最初设计考试计划时,别忘了找一份考试时间表。

  别不小心设计成两科是同一天考试,……我犯过的错误 F7,P2不可能一起考,F5和P1也是……

  我感觉到的ACCA 各科难度级别

  这点是因人而异吧,可能跟兴趣有关。

  第一级 F1 F2 F3 如果准备时间绝对充分,这几门都有可能考到满分,不过ACCA的考试不是高考。出门在外,再没有学生时代能专心考试的奢侈了。

  第二级 F5 F6 F9 P1 看书加做题,容易做到准备充分。

  第三级 F7 算F级9门考试比较难的一门,尤其对零会计基础的人来讲。若能花大量时间做题,考试把握就会高些。

  第四级 F8 P3 P7 我觉得这3门是一个分水岭,国内形成的应试方法至此已经完全不适用。考完后,好像自己思维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从死读书到开始喜欢独创自己的观点,应该是ACCA给人的最大收获)

  第五级 P2 部分知识点复杂,难以做到完全把握,除非有大量时间去研究练习册。

  第六级 P6 挑战心态极限,考到后期已经坐不住板凳,而P6知识点零散,极度考验记忆力和总结能力。

  跨到每一级时,都能感到明显的差异,考试风格也不一样。 F4踢出在外,排不进去,就是考验记忆的一门。

  F级跟P级的差别,就是F级只要花足够时间去学习,及格都不成问题,问题是目标想要多少分。但P级就有很多开放式答案,实在难说能掌握到什么程度。考试靠发挥、考心态、还有运气成分,但好像比F级更容易通过似的,花的时间反而少很多。P1P3P7,除去上课时间,都是一天搞定,真不知是纯属侥幸,还是这就正是P级的特点?若是不追求分数,把F级里学过的东西,通通综合起来,在套上些名家发表过的model, 联系一下理论,写一写就好了。只有P2 P6的确需要认真读书。考过后,反而觉得还是学F级9门收获较大。

  ACCA的学习资料

  反复被人问到教材怎么买的问题,加在贴子里好了。

  ACCA教材主要有2个版本,而且各校往往有自己编写的notes。Kaplan和BPP版。两种教材都是按大纲编写的,但是内容和形式编排完全不同。

  完整的教材都分3部分:

  kaplan的

  text(教材35镑), exam kit(练习册20镑), pocket note(巴掌大的一个小册,可以随身携带12镑)

  BPP应该跟kaplan类似,不太了解,就不写了。

  这三本中有前2本自学就够了。如果有随时看书的习惯,比如长时间在火车、地铁上,可以考虑买pocket notes。

  网上可以买教材,具体怎么买我也没试过

  没有必要买£107.00的那个,那个网站学校白送我也从来没上去做过题,书上和练习册上的题足够了。大部分教材都是学校直接发,如果是自学,我就去学校的bookshop问,学校给学生发完书后都有多余的,对外卖时还打折。我就是教材+exam kit 50镑搞定了F5。

  我喜欢Kaplan的书,编的简单,本身就是一本很干净、很有逻辑的笔记,我喜欢Kaplan的条理性,每本书学完,都能轻易在脑中勾勒出整本书的脉络。缺点也有,比如F4的 case写的不明确,F5书里大量排版错误(可能我用的是第一版,现在应该更正了)而且表述过于简单不够深入。F2里单词竟然写错产生误导,P6我光对着 ERRATA SHEET改错误,就花了我2个小时!(希望现在更正了)每本书都有或多或少的小瑕疵。

  BPP的书,我见过一次,没读过,字太小太密,没给我留写notes的地方,因此个人不太喜欢。不过听说BPP内容编写得很详细,尽管每页密密麻麻的字,厚度竟还是比Kaplan的书要厚,必然需要花更多时间来阅读,或许适合完全自学的人吧。我没真正用过,所以实用性无法作比较。

  仅读过一本LCA自编的notes,还是作为读完官方教材后的辅助。别的科不清楚。P6,内容不错,可惜有点缺乏条理,排版不好。不读完FTC的,就根本看不懂LCA的,因为它有涉及tax的活用,不似FTC那般中规中矩。LCA的notes,是我在考前一周内才看开始看,勉勉强强看完一遍。(有人问要不要两个一起看,我只能说,有条件,有时间的同学可以考虑,不过细细研究两本教材,真的要看好久好久,我只是略读LCA的,并做上面的习题)

  这样比起来,还不得不提一下opentuition免费下载精简版笔记。字数少,知识都是捞干的,没有废话,几个小时能读完一遍。缺点是没有例题。这个notes就用来复习吧,光靠它可不行。如果哪个同学跟我一样完全没学习,走投无路了,就用一晚试试吧。

  我的学习过程

  我用的教材和练习册全部都是Kaplan的。P6用了两本,一本Kaplan的complete text, 一本lca的notes。两本教材和辅导材料摞起来超过25厘米 。。真是让人疯掉的P6

  概括一下:

  F1 教材读2遍,练习册3遍,采用的是 教材-练习册-教材的顺序。这门绝大多数知识都是普通的商科和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应该说阅读量挺大,要记的东西不少,好在知识点不需刻意背,有个印象就能得分。复习时重点是把练习册和pilot paper上的全部习题及习题选项搞清楚,再适当运用common sense。这门考试其实不到一小时就能答完卷子,强烈推荐参加上机考试。

  F2教材读了2遍,练习册1遍。这门没什么说的,很简单。应该说一半的知识点中国学生初中毕业都会答,FTC教材编的重点不明,对基础知识的介绍占了七成教材篇幅。结果考试大多半的分数出在最后那30%的章节里——就是阅读时觉得超越了common sense的那部分教材,可能考官也觉得基础知识不必考吧。

  F3的教材读了7 遍,练习册2遍。这科我考了97 。主要是教的好,伦敦FTC 的 Babara,超级负责的好,讲课清楚明白,语速极慢,刚好适合我这初来乍到的。加上之前读了那本 “奇书”,连教材也读了7遍,所以最后考试成绩出乎意料。这科特点是要灵活运用全部理论知识,完全掌握基础理论后,再做练习提高速度就行了,千万不可“押题”、“看重点”。

  F4我考这门是ACCA全部14门里,除了P6以外,最累的一门,因为实在不喜欢背东西. 我的方式是教材正文部分,除了case, 全文背诵,背诵历时一个月整。练习册一遍。之所以这样费力,是因为不了解ACCA。第一次考试,没经验。真的不敢投机取巧,不敢相信什么tips。最后努力了,也就pass了。这门上课对我的帮助有限,基本靠最后背诵。也有的人听听revision,翻翻练习册就过了,每人的特点不一样。

  F6 教材精读3遍,练习册完整做了一遍,每道题都亲手用计算器算过,但是过程没有写在纸上,那样复习时间根本不够的。这门还是Babara讲,超赞!87分,也算对得起她。(这个分数让我耿耿于怀,其实F6真的很简单。我目标原本定到90分的,因此在这门上花的时间比较多。因为喜欢babara,想给她个 surprise。结果后来觉得没脸告诉她。她现在恐怕还不知她曾有过这样一个学生呢。)

  实际F6练习册我只做了4天,时间紧,完全没有动笔,全靠计算器。再加上revision带着做2天。若早一点做练习册就好了,推到临考才做,实属太过托大。我建议同学们练习册至少要做2遍. 这门是中间6门里,最适合中国考生的一门,几乎都是计算,东西不难,可是需要花时间看书理解,如果平时没学习,靠突击的同学,可以重点做练习册,多做几遍一样可以拿很高分。

  F7 我觉得是前9门里最难的一门 教材精读3遍,练习册1遍。50%的题是直接读答案,只动手详细做了consolidation部分的内容。那个时候对报表还没开窍,那么多习题竟然只有 pilot paper把B/S做平了。不过幸好逐渐总结了规律,此后P2的所有报表都是会做平的(虽然数字或者会计处理未必完全正确,但报表总是做平了的,可惜,P2竟然考了cashflow,好在也有点心得,加上f9的基础,更不惧cashflow了,话说cashflow的“开窍”,竟是在F7的考场上 “顿悟”的)

  F8 这门比较惭愧。我不是一直刻苦能坚持很久的人。这门是我蒙过去的。

  教材:读了差不多10页,练习册:自己没做过,上课讲了大概10道题,都是类型题代表。是ftc的,Alison,同样非常感谢她,可以说pass这一门她的帮助是99%,我的努力是1%。她的考试技巧讲解简直天才,完全可以应付考试。

  她的方法是用略缩词记忆要点,然后brainstorming。把要记忆的东西,首字母总结成 类似ACCA MAP, A TOAD(然后在旁边画只乌龟),AEIOU等等类似的单词。不过知识点上她教的太少了,但由于讲课方式有趣,让我课堂上能就记住,因此不用复习。

  但事实上她也有一致命缺点,对于test procedure的问题,应该说我个人完全不同意她教给同学们的方法,虽然应试上有效。我偶然发现审计的一些过程是环环相扣,有逻辑而且严密。我发现审计的procedure原理,是偶然看到考官的一个marking scheme,考官给的points里透露出了一个“顺序”。brainstorming乱枪打鸟的方式并不是真正的procedure。而总结成略缩词后,为了使其变成有含义的单词,反而打乱了这个procedure。我没看练习册,但是看了pilot paper的answer,一个猛然的醒悟,啊!原来这就是考官希望我们回答的真正的procedure,让我pass了这个paper。59分,是没看过书,没做题的情况下。如果我当时没顿悟,估计是fail。

  F8考官想问学生的是——你理解会计数据是怎么生成的吗?在各个账目中的传递顺序意味着什么,哪里会出错?你怎么核对出来,查之前要做什么准备,查出来之后你该怎么办?这就是考官要的practical answer——我的草根理解,非官方的,也可能不对吧,我对审计这门了解的实在太少了。

  F8考官有一个比较独特的特点,就是非常注意问题的措辞和动词,让你能推测出要写几点。如果没有注意问题中的动词数目,F8恐怕相当难pass。

  F5 自学的,这门新换的考官,一向通过率超低。

  学习顺序:考官的report(我想知道为什么通过率会这么低),然后是教材5遍,14年以后的考试真题1遍(我直接弃了练习册)。

  因为考官在report中再三强调分析和理解,而非计算。当我第一眼扫练习册时,就知道里面计算复杂,计算要求太高。因为练习册上的习题不是考官写的,所以参考价值不大。因此我只做书上的基本例题,每道题都做了3-5遍,重点在于记忆书里论述的观点。其他主要做14年以后的考试真题。 F5判卷很严格啊!前9门里最严格的一门。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每次考试后,我会大致在心里有个分数,其他科估分和最后结果一般相差不到10分,而F5很惭愧,估分是90分,结果才得70多,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觉得F5必过,却意外fail,并且F5通过率极低的原因之一,预警大家要小心这门——或者跟我完全没做练习册有关?谁知道呢。

  F9 书读5遍 其中3遍精读 2遍略读,练习册大概1/3题有仔细看,1/3明显超纲了,题目超长,完全不是考官的风格,压根没看。中间1/3,没读题,看了下答案,其实就是看看考了哪方面的知识点。

  Kaplan,william讲的很好,他是唯一一个100%讲解所有知识点的。其他都只讲60-80%而已,包括我极度推崇的babara,哎,课时不够,只有7次课要讲那么一厚本,和2堂revision, 怨不得本身。

  我学到后面实际上是越来越懒。练习册也做得越来越少。ACCA其实就是考毅力吧。

  P2 教材大概5遍,3遍精读 2遍略读 练习册1/3 .这门又不得不热烈推荐一位,Kaplan的Tom。 他上课深入浅出、风趣幽默,讲课实在无可比拟,让人纯粹陶醉于不断吸收知识的过程。他把知识点解析得很透,很碎,让人一点点消化。轻松愉快的教学风格,让我每天放学都相当快乐,一路微笑着回家。这就是TOM的P2,一个享受过程。

  不过复习时很受打击,p2有一部分知识点很杂很难,不是光读教材就能应付得了,需要靠练习册学习,不过那时由于考4门没什么时间,练习册我只看了十几道题,马马虎虎对付一下。好在,那次Tom 押中了70分。其中25分是我完全照搬他revision时写的notes.得以pass,其实我学的不好,我觉得P2要想学好,需要反复去理解练习册上的题。至少练习册应该做上一遍的!唉,太好,导致我课后不努力。

  P2,50%以上的知识是F7的。P2新学的知识点挺难的,学通需要下些功夫,但是F7如果好好学过,P2其实花的时间也不多,考试时,高深的部分我完全不知如何下手,思路也乱,结果写来写去,最后得分的还都是F7里学到的那些。P2比F7多了pension, share option, financial instrument 等几大部分, 又加强了deferred tax, financial assets,consolidation, revenue recognition等部分。我考完后发觉,答题中还是用F7来攻P2的成分多些,其实ACCA考试真的环环相扣,F级里每一门都马虎不得,否则P级考试就会很累。

  P3,这门考试前那天晚上花了4个小时把书读了1/3,练习册完全没做过。唉,不是本意,那次考4门,P2那么难,F5是自学,F9书又很厚,总不会门门都看得很细。何况又听了课,发现这门就是练习用model的,好难懂,还需要讨厌的背诵。这门课我磨了老公4个小时,说我不去考试了,结果被他逼着去了考场,钱都交了不考也浪费。我进考场前只会三个model :PESTLE、Value chain,和Five forces。考试第一题就是考PESTLE。然后剩下的全篇瞎编,没用model,意外地pass了。

  不过,我那时是同时考 F5 F9的,我把大量的答案跟F5 F9联系了起来。基本就是在P3卷子上写F5和F9。说得天花乱坠,竟然写满了整整一本。P3企业战略,实在不是我这种没有什么经验的小人物能够写明白的东西吧,我不过是假装自己是CEO,CFO虚构着我的答案。

  我觉得ACCA,一次考3门差不多两三个月可以学个八九成,但是考 4门,就压力很大。因为我提前太早几乎看不下书,最关键都是靠最后一个半月冲刺,因此若有同学想考4门最好还是提前5个月拿到教材,报long term。靠两三个月突击,风险就大了不少,靠运气的成分很多。

  P1 由于特殊的原因,我第4次考试前几乎不能学习。仅有一个月的时间,完全扑在P6上面,致使P1 P7都完全没学。虽说是心存侥幸,不过14门考到后来对P级论述题的回答已经非常老练,所以P1 P7两门也没想彻底放弃。(选择仅攻P6, 不看P1 P7,纯属兴趣。喜欢计算题,看理论题头疼)

  我本意是要好好学P1这门,但是没能实现。同时,我也适应不了的讲课方式,去了2次课,一堂是第一天,一堂是revision的第一天。发现revision也是同样令人失望,第二天就没去。 (由于学费原因,我离开了FTC,听说那里Alison讲P1也很好,所以我非常后悔转学,但转学为我节省了1000镑学费,实在是逼不得已!)

  书未读,习题册读了一遍答案部分,时间有限甚至没读题目和case。就是从考试那天凌晨两点,一直读到走进考场。读练习册之前,我在 opentuition.com下载了一本notes,打印了出来,读了半宿。P1的考官实在很nice,他/她?(不清楚,没了解过)好像根本没想为难学生。没上课的情况下,花了几个小时草草学完,竟然65分。

  Ethics在很多科都提到了,P1又单提出来考一遍,有点像国内考“政治”。几方面的知识: risk- F8学的, internal audit- F8学的, ethics- F1 F4 P2学过,corporate governance- F4 F8里学过。看了练习册,发现90%知识都似曾相识,练习册里仅仅两三道题,涉及一些没见过的理论,就小背了一下。考完感觉这科设计得有点多余,不知其他同考会不会有同感。

  P7 高级审计,跟F8一样,没看过书,没做练习,听了课, 不是alison讲的,虽听了两个多月,但是我记忆里只有Alison给我的那些知识点,没有新吸收任何东西。由于没读过任何一篇考官答案,因此完全没理解过这个考官,闭着眼睛去考的。我感觉有F8的知识,再加上一点P2, 大体上就可以应付P7。

  P7比F8简单,因为它只考独立的知识点,brainstorming也没问题。P7,除了上课时间,一共花费8小时(就是考试前一天),这门pass得有点意外. 幸运50%,alison讲的F8基础得分50%。

  P6 P6 P6 P6……沉重的P6。以前,都能保证这类计算相关的学科,书起码读上5遍。

  P6 是绝无可能5遍就记住那么知识点。而且,没半年时间,也不大可能详细读上3-5遍教材。(P6知识点非常零散,不管是数量上还是所花时间上,都是我以前复习F级别任何3门考试的总合。个人觉得,算得上是2倍的P2。不过这也跟去年的大更改有关,税率、计算和规则上都有较大变化,增加了复习量。如果学习时间非常充裕,各个知识点其实又不难,但想学到精髓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却不太容易。不过若只想PASS,也不是特难,并不需要达到灵活的境界,考官对学员的要求不算高。)

  实际准备过程只有一个月:复习新版F6 教材2遍,(没办法,学太久忘了一些,而且教材有了大量的新变化,我考F6时的知识已经过时)P6 教材某些章节5遍以上,某些章节1遍,某些章节直接放弃,LCA的notes 1遍(notes上的习题亲手做了50%,读了50%)。练习册亲手做了20%,浏览了50%。剩下的只是看看题型。我放弃的是corporation tax这一大部分,打定了主意,与其样样看,样样松,不如专攻IHT,personal tax planning.

  P6是我唯一一次押题复习。以前,要么整科都放弃,根本不会去读书,比如F8 P1 P3 P7。其他科,只要我不打算放弃的,教材里所有知识点我都会全面学习。但对于P6,这最终成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永远的遗憾。毕竟,我只有一个月

  考试很幸运,竟然考了两道F6水平的题,虽然与P6相关的部分我答的不尽人意,但这两道题有50%的分数是必得的。另一道IHT planning,还好,那部分我书看了不止3遍。还有一道CGT GIFT RELIEF,第三个问不会,前两个问就是白送分的。可是由于我这次非常失常,竟然没有严格遵照我的时间计划。以至于白送的分也草草了事,答了也就十几行,让判卷看出来我会,但没时间答了。甚至都不是完整句子,词组都用上了。

  考了66分,比我开课时,原计划的目标的要低很多。毕竟F6在那年出题非常偏的情况下仍考了87。但是也大大意外, P6阅卷太松了,简直就是放水(P6与F5正好相反,最后得分比估分高了差不多20分)。按我自己的评分标准,这门其实是fail的,面对考题时,比较失常地紧张。思路混乱之际,字迹非常潦草。而且分析和plan的部分,计算全错。不是我不会,是我当时紧张到想放弃,因为我心虚,知道以现在的水平,我根本不该来这个考场。应该再准备好,学完整个大纲再来,读完5遍教材再来!

  推荐一下lca的notes,里面的习题难度要比ftc 教材里的题高一个档次。但难度低于考试试题。非常有助于全面掌握计算。知识点一部分是参考ACA考试的内容,咱考官是ACA考试出身。

  由于特殊原因,第四次考试完全无法全心准备,用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糊弄了3门。因此 P1 P6 P7,竟有2门靠运气,一门考官出的题撞枪口上了,刚好会做。第四次考试实在很惭愧的说,竟然自暴自弃,最后侥幸通过。

  我的读书过程

  未必适合每个人,只是个人习惯。

  详读教材,不信笔记:

  我比较看重教材,从来不用上课给出的简短随堂笔记,为了增加考试的把握。教材覆盖了100%的大纲。个人感觉,官方教材恐怕也仅覆盖80-90%的大纲,尤其考题和练习册里很多知识点,在教材上找不全的现象很多。

  又从教材里抽出了80%的重点来讲,然后考试时间有限,可能只来得及答80% ,只看课堂笔记,就如同从64分里争取到50分。成功的可能性要比完全读教材,从80分里争取50分要小得多了。有些同学把教授的东西全学会了,考试前相当自信,结果仍是fail,其实就是因为可能仅抽出了重点大纲来讲,再附带点个人喜好,随堂笔记恐怕就离考试要求的程度差了些。当然,好的教案会给人助力,节省不少时间,但是往往是考试成绩出来后,你才能真正评价一个的实力。我不太敢冒这个风险,因此只好盯住教材。

  我上面提到的教材读几遍几遍都是个大概数。因为每科都有比较难和比较简单的部分。每个章节究竟要读几遍完全取决于我的理解程度,和时间紧迫度。可能反复读,也可能跳过去不读,比如P2里关于current issue问题,时间的投入和分数产出不太成正比,因此考P2前我就打算不选答这部分,因此每次读到这几章都是匆匆扫一眼,或者跳过去。而且后期做练习册时遇到不懂的地方需要再翻书,所以很难说每个章节究竟读了多少遍。比如F7,我在考试前,书由于被翻得太多,中间的页都掉了。书差点裂成了两半。哈哈,第一次体会到古人所谓的“韦编三绝”

  我的精读过程,并不是真的“一遍”又“一遍”地读。

  真正的顺序是类似

  第一天12章第一遍

  第二天34章第一遍, 12章第二遍

  第三天56章第一遍, 34章第二遍 12章第三遍

  第四天78章第一遍, 56章第二遍 34章第三遍

  第五天910第一遍, 78章第二遍 56章第三遍

  这样符合记忆规律,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重复多次后就变成长期记忆,不会忘了。。当然章节未必是每天两章,一般都是读到哪算哪。大部分的科目,一天想满满读上6章恐怕相当难。只有F5是从头至尾坚持了这种自学计划。这个方法的一大缺点就是需要连续的时间,但学校上课和讲课的进度,会把我自身的进度打乱。让我无法坚持。所以推荐给在家自学的朋友们。

  完整精读,一般需要10天左右,F6和P2需要时间较长,将近1个月。p6竟一个月都没完全读完一遍。F1需要时间最短,那次是临时决定加考的一门,由于精力都花在F4上面,学F1实际只用了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