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一个立flag的大好时节,只是金陵城一秒入夏,没有给我们太多春光用来思考。于是我们大都匆匆做出抉择,或是惊鸿一瞥,或是道听途说,然后确认过眼神,遇上对的人,醉心于电话里信誓旦旦的甜言蜜语,半推半就地签下一目十行扫过的协议,然后开始甜蜜又痛苦的挣扎。

  身边的ACCAer,大都是这样的剧情。

  前些日子和一个学妹闲聊,说道ACCA,在她的概念里,大概已经和“年薪百万”、“人生巅峰”之类的概念画上了等价符号。四大、500强、CFO、英国学位......当这一套词汇组合起来伴随着她眼中的光芒一起喷薄而出的时候,我突然生出一种荒谬的熟悉感,一种现在几乎所有ACCAer最初接触ACCA便被捆绑着塞入脑海的熟悉感。我静静地听完了学妹越来越兴奋的讲述,最后回问了一句:

  “你有听到关于ACCA的负面消息吗?”

  你们有听到关于ACCA的负面消息吗?

  当一个事物毁誉参半,我们大多会犹豫不决,做出更为详尽的调查和周全的判断;而当一个事物“王冠卖家好评如潮”,我们大多会做出更为快速的抉择。人的天性如此,但是人性大多是反理性的,亘古不变的哲理告诉我们:阴阳相生,正负相存,美与丑永远相伴,光明与阴影永远相随。当你只能获得关于一个事物的正面信息时,不用怀疑,你只看到了愿意被你看到的信息。

  商业机构的盈利能力大都基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而获取信息的不充分性,往往是一切风险的根源。

  从竞价排名到学生代理:正在被过度的市场化侵蚀的ACCA

  打开百度,输入ACCA,前五个无一例外都是广告,大致涵盖了目前国内ACCA培训的几大巨头。点开任意一个网站,职业发展、薪资待遇这一类金光闪闪的关键词都会摆在最显目的位置。不得不感慨百度竞价排名的强大之处,习惯了有问题找度娘的当代大学生,在遇到一个陌生而又神秘的证书时,大多会执行以上操作,这样一来一个心理暗示就率先植入了脑海深处:ACCA=高薪+高管。这种认知的合理性我们在后文再展开探讨,就单从效果而言,最初的认知大多是最深的认知,这种认知的影响力和韧性都是十分强大的。

  随着国内ACCA培训市场的拓荒基本完成,几大培训机构基本都形成了“海报传单—线下宣讲—收集联系方式—销售跟进”的营销模式,就我经历过的营销性宣讲而言,大多充斥着浓厚的“传销”气息,过分夸大、片面引导、反复强调是常见的洗脑套路,例如宣传ACCA时大多会提到可以申请英国布鲁克斯大学的学位,但却没有人告诉你这只是个荣誉学位,中国教育部是不认可的;再例如有销售会告诉你有人一年半就可以考出全科,但却不会有人告诉你这些人大概千里挑一;当然更不会有人告诉你培训费用考试费用都很昂贵,考试难度越来越深考不过全科才是常态......你所听到的,都是他们愿意让你听到的。更不用说有些培训机构的项目人员冒充ACCA member进行宣讲,这种几乎可以说是卑鄙的虚假宣传并不少见。培训机构都是商业机构,商业机构的目的在于盈利,而盈利的渠道在于信息的不对称:这是一种被市场经济默许的诓骗。因而在做出选择时,应该要听到不同的、负面的声音,这才是理性抉择最基本的前提。

  至于另一条被称为“学生代理”的营销路线,我无意去对学生代理本人做出任何直接的抨击,只是这样一种营销模式,是建立在学生间的信任基础之上的,这种信任是其他营销渠道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同时这也是学生代理所要付出的代价。更不用说在目前各大机构趋于无序化的竞争环境中,学生代理往往还承担着其他不可言喻的工作。我无意去针对这些行为说一些诛心之言,只是学生代理这种身份,确实与学生的身份不符。

  所以当我们再次听到身边有人说“同学ACCA了解一下”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多地去搜索“学习ACCA需要付出什么”,或者干脆反问一句:“学ACCA有哪些不好的地方?”

  国际注册会计师:在注会阴影下挣扎的ACCA

  私以为春节求生指南里面应该加入ACCAer的专题,因为春节在家总会收到七大姑八大姨的热烈关切:

  “听说你在考证啊?考的什么证呀?”

  “ACCA”

  “ACCA是啥?”

  “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

  “那又是啥?”

  “......国际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啊这个真的好厉害的出来以后就能几百万一年了吧balabala......”

  ......

  我其实非常不理解“国际注册会计师”这一ACCA的别称,然而在中国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叫法,国际很高大上,注册会计师一般都会被误认为高职高薪的充分条件,组合起来确实是一个听起来就很有钱的证书。

  然而,从这个别称中反映出来的,正是当下人们对于CPA的盲目崇拜和对ACCA狭隘理解。

  曾有一国内大所的Par扬言推崇CPA蔑视ACCA,语气蛮横态度嚣张,一度引发CPA和ACCA两大群体的骂战,然而争执多年,CPA对ACCA的迷之优越感还是一如当年丝毫不减。这一争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ACCA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由于签字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ACCA在相对低的层次往往作为入门敲门砖而非全程通行证,同时由于招聘者自身眼光和层次的局限性,ACCA有可能成为不被重视的履历。而这些因素也往往成为很多人放弃ACCA选择CPA的原因。

  然而身为ACCAer,我对这个争论只想反问一个问题:

  “您这么鄙视ACCA,是自己已经考过了吗?”

  ACCA有自身的局限性,但她的作用也是不可否认的,而最有资格去评论这张证书的,是经过系统学习对其有着全面而深刻了解的学员和会员,而非一无所知亦或是道听途说的你们。

  所以当有人问到我ACCA和CPA如何选择时,我一般不会直接给出回答,每张证书都有其客观存在的作用和局限性,我们要做的是去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以得出最契合自身发展的选择,不要盲目追,也不要跟风黑。引用某ACCA名师的一句评述:“ACCA是培养人才的体系,CPA是选拔人才的体系。”二者区别可窥一斑。

  而一旦做出选择,就不应该再妄自菲薄。

  “你是学会计的吗?”“你才会计!你全家都会计!”

  在刚结束的3月考季,我去批考试假的时候,当得知我要去考“国际注册会计师”,领导对我进行了语重心长的教育:“会计啊,会计这个东西以后肯定是要失业的,现在人工智能这么发达balabala......”

  领导说的话是对的,人工智能绝对是底层财务人员的最大威胁,没有之一。可以预见的是,传统小会计的重复性机械性的简单劳动终将被人工智能全面替代,而底层会计人员的失业将成为人工智能发展最残酷的见证之一。

  然而我还是想说一句:

  “我不是会计!我学财务的!”

  这应该是选择每一个选择ACCA的人需要牢牢记住的观念,科技的发展将逐步提高财经领域的门槛,所处层次的限制将很大程度上成为挡住ACCAer向上突破的天花板,一上一下两个方向的限制会把ACCA这条逆袭之路越压越窄。

  我们无缘见到当年ACCA刚进入中国时的辉煌时期,我们所处的时代,对ACCAer的要求有了极大的提高。我曾经和很多初入A考的小伙伴说过,想50分飘过,真的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每门课都只掌握了50%,随着时间衰减,最终即使拿到了这张证书,也未必能发挥出50%的作用。更不用说很多考生最终是很难通过全科拿到这张证书的。

  ACCA是一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道路,然而最终冲过独木桥的人也未必能走得很远。在做出抉择时大多数人看不到要付出的成本,而更多人看不到证书背后最真实的价值所在。

  因为不满于培训机构的误导性营销,以及为了让即将选择和已经选择ACCA的同学对这张证书有一个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以便于做出更为周全的思考和规划,所以把这篇并不完整的“科普文”作为开篇之论。文中隐含的问题例如: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学习ACCA、选择ACCA需要慎重考虑的因素、ACCA和CPA的选择问题、学习ACCA应该遵循的原则等等,我们会在后续的分享中一一作答。

  唯有一灯传道旨,终有明人不负君。

  作者:葛文寅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