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撰稿人柯小仙

大家好,到今天为止,同学们可能还没有进入到CPA税法所得税章节的学习,在这里,小编提前为大家介绍学习所得税这一章节可能进入的复习误区,以及初次复习应该认真掌握的知识要点,希望对大家的首轮复习有所帮助。

相对于其他章节,所得税这一章新的概念比较多,同时对税法知识的熟悉程度要求也比较高,属于复习难度较大的章节。首次学习完成后,多数同学印象较深刻的理解方式(也是现在比较流行,很容易被大众接受的一种理解方式)会是:若当期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调增了,那么在以后便有机会进行纳税调减,就会形成现在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如,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当期不允许税前扣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要纳税调增,但是以后若存货变卖时,跌价已成事实,变成了损失,便可以税前扣除。因此在被纳税调增的当期,可以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相对于其他知识点,这一理解方式更容易被接受,也容易被初学者认为是所得税这一章节中核心的判断方法,掌握了这一方法便掌握了本章的核心知识点。

然而,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这一判断方法仅适用于帮助理解个别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概念,并不适用于所得税资产/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对于所得税章节的首轮学习,小编建议切不可浅尝辄止,要认真依以下步骤掌握以下知识要点:

1、 准确记忆资产与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含义,并能计算具体金额;

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依会计意义上的账面余额,一般为实际成本-累计折旧/摊销-减值准备(或有),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账面价值即为其公允价值。而资产的计税基础则为税法意义上的价值,即为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依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即为实际成本-税法认可方式下的累计折旧/摊销,由于税法上并不认可减值准备与公允价值,因此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其计税基础仍为其初始确认成本。

负债的计税基础不容易理解,建议熟记常用的项目的计税基础,如预计负债与预收账款。

2、 掌握计算应纳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标准,并留心记忆特殊项目;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将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反之,则将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此处,需要留心记忆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如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或抵扣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等。

3、 能够判断是否形成并需要确认递延资产/负债,留心记忆不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特殊情形;

并非所有的暂时性差异都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我们需要留心记忆一些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特殊情况,如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商誉的初始确认以及非企业合并情况下,既不影响会计利润,又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交易或事项。

4、 掌握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是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对当期利润依税法口径调整后计算确定,而递延所得税费用,则依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净增加额确定。第一轮学习完成后应该能够准确计算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关于所得税章节首轮复习可能走入的误区以及应该认真掌握的知识要点,希望对大家CPA备考有所帮助。

本文作者:撰稿人柯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