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连续参加了3场招聘会。看到了苦寻贤才的企业HR,也看到了渴望机会的大学生,甚至看到了花白头发帮孩子找工作的家长。但是出于种种原因,还是有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宁可在家啃老或者闷头考研。大学生,你是否想过,你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吗?
你为什么而工作?网络上曾经流传着一个着名的帖子:《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说的大概是北漂一族的心声,同时也道出了很多职场中人的心酸——拼了命地奋斗,为的只是赚杯咖啡钱?!你在寻找工作之前,要问一下自己的内心:我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工作?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工作最基础的动机显然是吃饱穿暖。但是,当工作换来的薪酬能够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之后,我们的工作动机又发生了变化——我想做更有意义的工作!我希望工作更能体现价值感!我的工作团队必须让我有归属感!这时候,工作绝不仅仅是为了“喝咖啡”,而是为了“喝咖啡”这种行为所代表的社会价值和自我实现。那么你有了更高的工作动机,你是否就容易在工作中得到满足感呢?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比较简单的工作,动机越强就越容易完成;而对于难度较大的工作,相对较低的动机水平反倒更容易取得成功。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些最初抱着“赚钱养家”的念头的创业者,反倒比一开始就立志做“比尔·盖茨”的人更容易成功。如果你将你的工作简单地理解为“喝咖啡”,那么你注定在职场中感到辛苦无比,如果你更懂得享受这杯咖啡制作过程中的乐趣,你就更容易获得成功。当梦想照进现实在任何一场招聘会上,那些大公司总是受这些求职者拥趸的。出生于80后和90后的大学生显然更希望寻找一份安逸而体面的工作。虽然一进大公司,也要从行政内勤等小职位做起,但是一提起公司的鼎鼎大名,总是让他的内心充满自我价值实现的感觉。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往往是那些中小企业特别需要人才。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又决定着不可能给这些大学生未来人生发展中所需要的一切福利待遇。当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过于理想化的大学生发现职场不是那么好玩的。他们在大学时代并没有接受太多的前期职业训练,最多是玩票儿式地做过家教和销售,那离真实的职场还是太遥远了。于是他们将获得的工作机会看做跳板,从来没想过为这个平台真诚地服务,这样的职场流浪心态,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浮躁。浮躁之下,能做出正确的自我定位和职业选择吗?明明是开拓型性格,偏偏在家里安排下,进入了一个稳定的机构做职员,结果只会觉得这样的人生没有色彩,当你想挣脱的时候,你又发现自己已经丧失了当初的锐气。现实里,这样偏差的就业者很多,正所谓随波逐流。真的没有好工作吗?宁可拿着固定的微薄薪水坐在办公室里也不去做月入几万的销售,这就是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在观念这个坎上,他们显然没有现代起来。“我念研究生就是为了能进高校,找个稳定工作。”这是一个即将毕业的研究生的求职表白。在一张张人气不旺的展台前,是人力资源总监迷茫的眼神,真的没有好工作吗?事实上,往往不是这样,很多公司的工作都很有潜力,不过他们一开始招聘的时候,也许就是以服务员的身份把你招聘进来。一家食品企业开了大量门店,需要管理人员。可是很多以服务员身份招聘进来的储备干部,没熬到管理层就从企业蒸发了。耐得寂寞是古今成大器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如果连几个月的基层工作都挺不下去的人,什么样的好工作由他来做,也不会是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