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赵翠红和她的同事们常常发现,一些自身条件很不错的同学,却在求职中屡次无法顺利通过最后一道面试关。总结起来,同学们容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案例一:谈薪色变

  求职者:小夏,男,23岁

  专业:工科

  面试岗位:机械工程师

  小夏参加了很多公司的招聘,凭着初试中不错的表现,他拿到了好几份面试通知。其中一次面试中,某公司的主考官对他非常满意,面试结束之前开始和小夏谈最后的薪资。小夏认为,今年找工作的情况那么严峻,自己能找到一份就不错了,怎么还能讨价还价呢?于是他回答:“无所谓,都可以!”主考官马上阴沉着脸,请他回去等通知,就再也没有了消息。

  点评:薪资是你对自己水平的一个衡量标准,也是对你工作满意程度的回报。一个连自己薪资都无所谓的人,还能期望他对以后的工作和公司有干劲吗?

  ■案例二:不自信

  求职者:小洁,女,24岁

  专业:法律

  面试岗位:招商顾问

  在一次招聘会上,小洁看上了一个日商投资的外贸公司。投递简历的第三天她收到了面试通知。到面试现场后她发现,是日方老板亲自面试。在等待过程中,小洁默念学长传授给她的经验:要谦逊、谦逊……

  主考官的第一个问题是,“招商顾问要求的是专科学历,你是本科,怎么会来应聘这个岗位?”小洁支支吾吾地回答:“我觉得你们公司挺好的,也比较适合我的专业。”“我们公司好在哪里?工作要经常加班,你可以适应吗?”小洁又怯怯地答道,应该行吧,估计能适应吧。面试结束后,小洁得到了主考官这样的答复:“你基本条件不错,可是招商顾问这个岗位不自信怎么能给投资方信心呢?以后再面试要自信点……”

  点评:缺乏自信的人会让人有学习能力差、推诿塞责的联想,肯定不受用人单位欢迎。

  ■案例三:抢风头

  求职者:小李,男,23岁

  专业:国际贸易

  应聘岗位:营销企划

  参加学校里的招聘会时,小李“杀”入了一家国内知名企业的面试现场,投简历的就有近千人,最后杀进面试的只有30多人。同学们被分成三人一组回答面试官的问题,小李暗忖,要想脱颖而出必须表现得更积极。所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他总是抢在别人前面,比别人多说两句。

  整个面试下来,有2/3的问题都是他回答的,而且越说越顺根本忘了要收敛。一个星期后小李收到通知,被客气地告知不需要参加最终的那场复试了。

  点评:太积极也会使公司觉得求职者不注重团体合作精神,太急于表现自己,不是他们需要的人才。自信和骄傲有时就在一线之间,骄傲的人令人生厌,没有团队合作的概念,不合群,用人单位往往不会喜欢一个单打独斗的独行侠。